0%

地產學院

Housing Display Center

【房市達綾】房屋耐震大解密|RC、NEW RC 到耐震標章:你家結構安全嗎?

2025-11-06

地震頻傳、新聞一波接一波,許多人開始問自己:「我的房子安全嗎?」

其實答案,藏在房子的「骨架」裡。這篇文章帶你從最基礎的 建築結構 開始,了解台灣房屋從921之後的耐震法規演進、法規更新、材料升級,還有看屋時一定要懂的關鍵重點!讓你的房子多一層安全保障。


一、921 後的法規革命:地震讓建築重新思考安全

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前,建築法規並未明確考慮「斷層位置」與「垂直地震」。當時許多房子不是被左右搖倒,而是被「上下震」。災後調發現,多數倒塌集中在車籠埔斷層附近,也讓政府痛定思痛,全面修訂耐震法規。

🔍 新法規強化三大面向:

基地安全調:建案須事先確認是否位於活斷層區、距離多遠。

垂直地震設計納入:設計不只考量「搖晃」,更要能承受「上下跳動」。

土壤液化改善機制:若基地地質鬆軟,必須進行補強或改良工程。

👉 因此,921 之後的建築,安全係數全面提升。買新屋的民眾可直接受惠新制度的保障。


 二、房子的根:地下室深度與連續壁設計

築遠工程總經理 張盈智(結構技師),本集影片形容得很貼切:「房子就像一棵樹,根越深,越不容易被風搖倒。」

早期房子多為地下一層,甚至沒有地下室;而現今的建築多採 連續壁工法,深達 2030 公尺,等於房子的「根」紮得更穩、更牢。

這種設計讓建築物在地震來襲時,不易發生傾斜或滑動,大幅提升整體結構穩定性。


三、老屋也能做健檢與補強:別等裂了才害怕

就像人要做健康檢,房子也需要「結構健檢」。

透過專業技師或工程顧問,可檢測樑柱是否老化、混凝土強度是否衰退。

🩺 房屋健檢三步驟:

  1. 結構安全評估:檢剪力牆、柱樑強度、接頭完整性。
  2. 補強措施建議:若發現問題,可增設剪力牆、包鋼或碳纖維補強。
  3. 基礎問題需慎重:若「地基」有問題,補強難度高,改建或都更會是長遠之計。

老屋健檢不僅可讓住安心,也能提前布局危老或都市更新,讓居住安全與價同步升級。


四、買房結構眉角:從地下室到磅數都藏關鍵

想買新房?那你一定要會看「結構」。

看屋前必懂 5 件事:

1.      平面方正規則:結構傳力穩定,耐震性更好。

2.      地下室越深越穩:同區建案中,地下室層數越多者,地基穩定度通常越高。

3.      混凝土磅數:傳統 3,0003,500 磅,如今主流為 6,0008,000 磅,耐壓力更強、樑柱可縮小,空間更寬敞。

4.      耐震標章:象徵結構施工「全程監造」與「安全履歷」。

5.      法規耐震級數:台灣分為強震、中震、弱震區,設計均以「小震不壞、中震可修、大震不倒」為底線。


五、耐震標章是什麼?

一般建案雖都有建築師監造,但多為「重點抽查」制度,也就是在工程關鍵節點抽樣檢查,未必能完整掌握整個施工過程。

而由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推動、台灣營建研究院 執行的「建築物耐震能力標章制度」,則是更進階的品質控管機制,由第三方結構技師全程駐地監造,針對每一個關鍵步驟——從鋼筋綁紮、模板支撐、混凝土澆置到試體送驗——逐一檢查、影像紀錄與回報,確保施工成果「忠實反映設計圖面」。

 

這套制度就像建築的「黑盒子紀錄器」,讓原本看不見的結構施工品質變得可被驗證、可被追蹤。

 

耐震標章代表什麼?

1️ 結構品質全程監測:從開工到封頂,由具執照的技師巡檢並即時審查紀錄。

2️ 施工影像留存:關鍵階段皆有影像紀錄,可回溯實際施工狀況。

3️ 材料送驗可追蹤:混凝土與鋼筋皆須送檢測機構試驗,來源與強度全透明。

4️ 獨立第三方審查:由非建商或設計單位執行,確保客觀公正。

5️ 標章證書公開查驗:完工後取得正式標章與專屬編號,民眾可上網查詢真偽。

 

根據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與學界研究,導入耐震標章制度的建案,其混凝土強度與施工一致性平均提升約 25%,結構缺失率下降超過 三成。

對購屋者而言,耐震標章不只是行銷話術,而是一份可查、有紀錄、能追蹤的結構安全保證。

 

換句話說,它讓房屋安全從「口頭承諾」升級為「有憑有據」。

👉 有耐震標章的建案,就等於在法規之外,再多一道「全程見證」的品質防線,對自住客而言,這是一項最實質、也最有價值的結構加分指標。


六、高磅數混凝土 × NEW RC:新世代建築進化中

過去在台灣住宅中,主要使用的結構系統為傳統的 鋼筋混凝土結構(RC),但隨著地震風險、土地緊迫與建築需求改變,「NEW RC」(即高強度鋼筋+高強度混凝土的 RC 系統)正快速興起。根據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指出,NEW RC 是「21 世紀建築結構在本質上的重大突破」,其材料與工法讓建築物「更輕、更強、構件更小、跨距更大」。

NEW RC 三大優點:

1.      強度升級:如混凝土可突破傳統 3,0003,500 磅級,向 6,000 磅、甚至更高強度推進(台灣相關報導指出有規劃使用 1 萬磅級以上高強度混凝土)

2.      空間效率提升:構件(樑柱)截面縮小、梁柱密度降低,室內可用空間變大,坪效更佳。

3.      更高樓層可行:在日本,高強度 RC 結構已被用於 30 + 樓甚至 50 樓以上的住宅建築。

這意味著:未來住宅不僅要安全,還要兼顧「高樓層」「大坪效」「舒適性」等需求,NEW RC 正好提供這樣的技術可能。這代表著未來的住宅能在兼顧安全的同時,也達到更好的舒適與美學設計。

注意事項:

      日本已有 RC 高樓實例達 50 樓以上,但台灣普遍住宅樓層受多因素制約,此為技術可行性而非所有建案皆達成。

      上述數字多為研究或實驗背景所示,實務中每案根據地質、法規、成本、建材供應等仍有差異。


七、台灣耐震科技世界領先:從監測密度到法規演進

台灣是全世界地震測站密度最高的國家,耐震研究與建築技術不輸日本。

隨著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與國家實驗室持續推動 NEW RC 計畫,未來房屋安全將更可被量化與追溯。


八、買房實戰指南:如何選一間耐震又「穩」的房子?

挑房子,不只要看地段、格局,還要看「它能不能撐得住」。

地震頻仍的台灣,結構安全早已成為購屋人心中的首要關鍵。想買到一間真正「穩」的房子,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實際檢查:

🔹1. 法規年份要看清

確認建照核發時間是否在 1999 921 大地震後921 之後的建築法規已全面修正,納入垂直地震與土壤液化改善機制,結構安全係數顯著提升。

🔹2. 結構工法與用料要問明

詢問建案採用的結構型式(RCSRCNEW RC)、混凝土磅數、鋼筋級數與施工監造方式。若有高磅數混凝土與高強度鋼筋,代表抗震能力與耐久性更佳

🔹3. 地基深度與連續壁設計要注意

地下室層數愈多、連續壁愈深,建築「根基」愈穩。尤其在軟弱地層或重劃區,新式連續壁工法能有效防止傾斜與側滑。

🔹4. 看有沒有「耐震標章」

這是結構品質的「雙重保險」。有耐震標章的建案代表由第三方技師全程監造,從鋼筋綁紮到混凝土澆置皆留有紀錄,是可查證的結構安全履歷。

🔹5. 別忘了社區條件與維護

再好的結構也需定期保養。選擇有管理制度的社區、確保公共設施與地下結構能長期維護,才能讓安全永續。


安全,是房子最無價的價

建築不是只看外觀,更重要的是「結構」強。

921 之後的法規革新,到現今 NEW RC 與耐震標章制度,台灣建築已逐步邁向「安全 × 舒適 × 科學化」的新時代。

買房時多問一句「這是什麼結構?」、「有沒有耐震標章?」,也能為家人多一份保障。


🔍甲山林房展中心

甲山林房展中心 提供免費停車

免費一對一房專員諮詢

全台上百建案一次比較

最新房市趨勢、結構工法與區域分析


【甲山林房展中心】

👉🏻點我立即預約免費房產諮詢

接待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興安街60

貴賓專線:02-2517-2233

👉🏻點我前往甲山林集團【線上LINE客服諮詢】

 

完整影片請見YT👇🏻

本集來賓:築遠工程總經理 張盈智(結構技師)

 

回上一頁
Tel: +886-2-2517-2233